English

大学生公司打工喜耶忧耶

■不能一心只往钱眼钻 ■勤工俭学应与专业联系
1998-09-17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如今,一些公司因“业务需要”专门到一些高校招聘一批兼职的大学生,很多大学生也乐意有这样一个机会“小试牛刀”——这已成了大学校园一道引不起惊诧的景象了。

据调查了解,就公司和学子们双方的动机而言,前者基本上都是“为高校学子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”;后者则多与“自立、实践、经验”等有关。但一位高校教务处的老师就此作了补充,认为前者更注意的是学子们的“物美价廉”,他们办事认真灵活,而且要钱不多;而后者的动机也要加上一点学子们不愿承认的一点:迫不急待的躁动。

那么,双方的动机与实际的结果是否一致呢?这位老师认为,公司一般是名利双收,学子们的感觉则恐怕是酸甜苦辣。这与人民大学95级一位同学的一番话不谋而合,“大二时,我总觉得不能一天老呆在学校,应该出去闯一闯,所以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在一市场调查公司做起了入户访问。两个月下来,也不知吃了多少‘闭门羹’,总算完成任务了,但工资回报与我们付出的劳动量是极不相符的,虽说在心境和性格方面锻炼了自己,但也与失去的学业和时间不相称,我想以后我是不会再做这事儿了。”

“城里的人想出来,城外的人却拼命往里挤。”与这位同学相反的是,很多没有尝试过公司打工的学子们却正在寻找机会,想在适当的时候经历一下,“现在家教不好找,而我也不想做,如果经历一下这样富有挑战的工作——”看来,他们的想法和上面那位同学是大同小异的。

对此,许多有识之士早有同感并提出了他们的看法:第一,不能简单以是非来评判大学生到公司打工这一现象。学习的最终目地就是为了适应在改造社会,大学生们主动参加一些实践,是有益的,是时代的反映。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,而一个心思往钱孔里钻,那这种“实践”就变成了我们批判的对象。第二,做好学业是基础,是超出经验的持久之计,是最终的决定因素。第三,学校应该有组织地让同学们参加这样勤工俭学性质的实践,最好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,起到“鱼与熊掌兼得之”的效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